青年工作願景(四)
-光明之子輔導 亞立分享
從小的信仰經驗
青少年時期會順從母親一起去教堂,但對信仰尚未有深刻的感受。中學時遇到失戀的轉折,讓他去了紐約,在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裡,體驗修道院的生活。後來回到加拿大以後,開始學習吉他,並且主動的帶領當地的青年會。也養成了閱讀聖經、看靈修書籍的習慣,並在當地成立「GLOW」青年團體,名字是閃閃發光的意思,期許青年做光做鹽,照亮黑暗的角落。
光明的開始
在GLOW穩定發展以後,在冥冥之中,天主安排亞立的事業要往台灣拓展,呼召他來為台灣的年輕人服務。回到台灣之後半年,亞立遇到了他的忘年之交──也就是現在活躍於「光明之子」的達寬──,在2007年亞立與達寬一起催生了台灣的「光明之子」,亞立帶頭往前衝,並且與堂區系統結合,與堂區青年會互相幫助,一起成長。
領導力法則
(1) 言行一致
身為團體的領導者,首先要有熱情和動力,推、拉成員們往前衝。滿足了孫子兵法的「道、天、地、將、法」,計畫就能順利推展。以福傳來說:「道」是天主的道;「天、地」為台灣99%的望教友,意思是我們還有廣大的藍海可以開發;「將」就是好的領導者;「法」就是正向的準則。
(2) 身先士卒
領導者自己要先去做,並且持續。憑著「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」帶領團隊:「智」是規劃願景;「信」對成員坦承,特別是自己的缺點;「仁」富關懷、仁愛;「勇」領導者以身作則,親自示範;「嚴」以律己,做成員的榜樣。
(3) 有效授權
1我做你看à2我做你協助à3你做我協助à4你做我看
(4) 行銷&創新
點子、活力、工具。
(5) 檢視與分辨
分辨團體現在所做的成果,在天主、教會、團體中,是否是好的果實。要在對的時候堅持:先學習把事做好à再學習做人à最後學習做好人。
(6) 成立核心團隊
找年紀相仿之有心人,找樁腳,找有決心、態度和渴望的人。
(7) 好的團隊
可以滿足人的六大需求:
1確定性:安全感。
2多樣性:求新、求變化。
3重要性:自己在團體中或別人眼中的位置。
4愛與連結性:給予、關懷。
5成長性:身心靈的進步。
6貢獻:靈性的成長和行動。
以「光明之子」為例:
1確定性:彼此支持的夥伴關係。
2多樣性:持續更新的新資訊。
3重要性:在檢討活動前先讚美自己、肯定自己。
4愛與連結性:輔導的個別關心。
5成長性:持續的培育課程和會議。
6貢獻:愛德服務。
結語和回顧
「光明之子」從開始到現在,持續的讓成員們「以天主為中心」,來追求團體與自我的成長、更新、進步,成員們也能夠在其中獲得對自我的肯定和人際關係等的各類需求。這是台灣現有青年教會團體較少見、也較缺乏的重心。透過今天彼此的分享,相信能帶給在座的青年工作者,與關心青年工作的人不少新的視野與願景,還有實際的執行方法。